新乡8月20日电(记者 袁秀月)太行山区的裴寨村,建有一条25米宽的商业街,街上有1000多间门店,银行、超市、饭店、蛋糕房……样样齐全。
对于一个小山村而言,能拥有这种配置并不常见。熟悉裴寨村历史的人可能知道,这是裴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裴春亮带领全村发展17年取得的成果之一。
当初只有595口人的裴寨村,如今成为入住有1.18万人的新农村社区,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1000元到现在超20000元,山区人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我是一个吃百家饭、穿百家衣成长起来的农家子弟。”52岁的裴春亮告诉记者。他幼时家庭贫困,12岁之后家里频出意外,两个哥哥去世,双亲染病,他带着三个年幼的侄儿侄女靠吃乡亲们的百家饭、穿百家衣度日。
初中没毕业,裴春亮就步入社会,干过维修,开过理发店、照相馆、饭店,后来又开办机械铸造、宾馆、矿业开采等多种企业,凭着一股能吃苦、不服输的劲头,成为当地的农民企业家。
彼时的裴寨村粮食亩产不足千斤,人均收入不足千元,村民住土坯房、喝地窖水、走泥土路,连村委会主任都连续两届空缺。2005年,裴寨村再次换届选举,乡亲们把希望放在了裴春亮身上,“三顾茅庐”请他参选。
“既然这么信任我,你们回去选吧,选上我就干。”裴春亮忘不了乡亲们的患难相扶,16岁时父亲去世,家里没钱安葬,是乡亲们刨了集体的两棵泡桐树做棺材将裴春亮的父亲下葬。
这个村委会主任咋当?没有什么捷径。裴春亮说,他自己也是农民,乡亲们想的东西就是他所想的,他所想的也是乡亲们盼的。
村民们住土坯房,他自掏3000万元建设裴寨新村,让乡亲们住进楼房。裴寨村祖祖辈辈为吃水发愁,他带领乡亲打深水井,修引水灌溉工程,建裴寨水库。群众们找出路,他带领党员干部拆除老村,复垦土地600余亩,兴建起钢架地温大棚、玻璃日光温室等750余座。此外,裴春亮还带领村民创建春江集团、服装产业园、裴寨产业园……
为了鼓励乡亲们,让大家转变思想,裴春亮提出两句口号,一句是“只要干就会变”,另一句是“辛勤劳动,致富光荣”。
在带领乡亲们创业的过程中,裴春亮也遇到许多挑战。他举例,在企业里,一个员工连续三年被评为落后分子还不改进,就有可能被开除,但在村里能开除谁?曾经的裴寨家族宗派纷争不断,他花费了一番功夫将大家拢到一起,不论亲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裴春亮从小听着焦裕禄的故事长大,焦裕禄的那句名言“干部不领,水牛掉井”给他很大的感触。在他看来,每个村里都有能人,但如果没有把这些人很好地组织起来,他们都只是小个体,不能发挥出真正的力量。
他还提到,农村里“小富即安”的思想比较突出,一些村民手里稍微有点零花钱,就想去打打牌、唱唱歌、跳跳舞,如何在这种现象刚抬头时适时引导,也尤为重要。
对于裴寨村的发展,裴春亮并不满足于现状,因为“乡亲们的愿望也是与时俱进的”,目前还只是“万里长征刚迈开了一小步”。
“作为村两委班子,必须要走一步看两步,心中想着第三步,内心还要谋划第四步、第五步,你必须要比乡亲们快一步,你才能领导大家。”裴春亮说。
在他看来,真正要破解贫困,还要从教育开始,培养人才。同时,抓好经济,避免出现“有点儿能力的人都想走出去”的情形,把人才留在家乡。
为此,裴寨村提出了自己的“第四个五年规划”,共10项目标任务均围绕乡村振兴“量身定制”。其中包括建设占地2000亩的裴寨乡村振兴产业园,一期重点发展薯品产业,实现红薯从育苗、种植、采收到产品加工、销售一条龙。还有规划200亩的裴寨智慧农业示范园,把高端科技、高端人才引进太行山区。
“我以前也就是做生意的小业主,现在回到村里,看到家家户户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我感觉非常有获得感、幸福感。”裴春亮说。
“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钱赚、户户是股东”,这是裴寨人共同的目标。而接下来能不能让乡亲们满意,裴春亮说,他还是那句话——“事儿上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