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亲子家庭在江苏无锡体验江南蚕桑文化

  无锡7月29日电 (记者 孙权)7月28日-29日,“品传统文化 诉两岸亲情”主题夏令营活动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活动期间,20组两岸亲子家庭受邀前往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的江南蚕桑博物馆(原西漳蚕种场),参观蚕桑展览馆,体验江南蚕桑文化。

  蚕桑产业在无锡地区源远流长。据《无锡市丝绸工业志》记载,从泰伯奔吴教民栽桑养蚕算起,无锡地区养蚕缫丝已有3200多年历史,明清以来更兴盛于农村。20世纪20年代,无锡桑田数量达到18.24万亩之多,养蚕户数有14余万户、茧行达223家,储存干茧十余万担,无锡“丝码头”美誉远播四方。

两岸亲子家庭体验蚕桑文化。 惠山区台办供图
两岸亲子家庭体验蚕桑文化。 惠山区台办供图

  “始建于1926年的西漳蚕种场,是江苏省内历史最悠久的蚕种场之一,其见证了江浙一带蚕桑业从传统家庭养蚕、作坊养蚕走上工业化历程。”江南蚕桑博物馆讲解员介绍,西漳蚕种场曾经培育出86个蚕种,为周边城市桑蚕产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如今,虽然西漳蚕种场已停用,但在其原址上建起的江南蚕桑博物馆,在展示吴地蚕桑文化的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一份研究蚕种培育技术、蚕桑业发展史的实物依据。

小营员们对蚕茧抽丝情有独钟。 惠山区台办供图
小营员们对蚕茧抽丝情有独钟。 惠山区台办供图

  在大陆生活多年的台商刘先生这次带着两个儿子来参加夏令营活动。“我们小时候对养蚕这件事还有点印象,但到了我们的下一代,他们完全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所以这次能带他们来看看有关养蚕的内容,还蛮有意思的。”刘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都还小,正是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的年纪,带他们来体验蚕桑文化,既能上手“抽丝”,又能学习蚕桑业发展史,特别有意义。

  “这真的很神奇,一根丝抽了这么久,居然还没有断,这个像风车一样的轮子上,抽出来的丝都绕了好几十圈了。”来自台湾的陈亨同学在惠山区一小学就读,其对养蚕、抽丝等内容特别感兴趣。他告诉记者,自己今年9月份就要上四年级了,之前对养蚕这件事没有接触过,但知道蚕丝可以用来做衣服。“希望以后每个暑假都能参加这样的活动。”

参观两岸艺术作品交流展。 惠山区台办供图
参观两岸艺术作品交流展。 惠山区台办供图

  在体验环节中,陈亨还和一起参加夏令营的小伙伴们动手制作了富有创意的蚕茧手工艺品。

  夏令营活动期间,两岸亲子家庭成员还走进位于西漳公园的大红门美术馆,欣赏由惠山区台办主办,堰桥街道承办,大红门美术馆协办的“吴韵情 翰墨缘”两岸艺术作品交流展。

  作为展出海峡两岸优秀艺术家作品的展览馆,大红门美术馆是继玉祁酒业后,惠山区创建的又一个“台遇惠山”交流示范基地。大红门美术馆馆长周天文介绍,两岸艺术作品展精选了两岸10余位艺术家的40余幅作品,展现了海峡两岸书画家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作品主题昂扬向上。

家长带着小朋友制作蚕茧手工艺品。 惠山区台办供图
家长带着小朋友制作蚕茧手工艺品。 惠山区台办供图

  “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书法、绘画、衍纸等艺术作品能穿过遥远的距离,激起我们的情感共鸣;蚕桑文化的体验,有助于两岸青少年开展互动交流分享,增进友谊和共识。”惠山区台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举办“品传统文化 诉两岸亲情”主题夏令营活动和“吴韵情 翰墨缘”两岸艺术作品交流展,意在进一步促进两岸的文化交流,增进同胞心灵契合,同时提升台湾青少年对“两岸一家亲”的认同。

  据悉,除参观艺术作品交流展、体验蚕桑文化外,两岸亲子家庭还在西漳公园内学习陶艺手工制作,相互分享活动体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