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各地推进农村污水治理举措不断。山东潍坊提出,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2025年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河南焦作提出,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纳入乡村振兴工作范畴,持续提升农村污水治理水平;陕西千阳计划在13个行政村实施新建提升改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
农村水环境是生态环境的缩影,臭水沟背后不可能有美丽乡村,也会影响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我国城市生活污水治理开始早,目前治污体系基本健全,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仍处于起步阶段,是人居环境整治的突出短板。经过努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28%左右,与实际需要和群众期盼之间还有很大差距。《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提出,统筹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不同于城市,农村生活污水具有分散、难以统一收集的特点,且水量小、季节波动大,水质、水量的地区性差异也较大。因此,治理污水不能简单套用城市方式,更不能搞一刀切。要从经济社会现状出发,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路径,在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
首先要分类推进。我国村庄形态多样,污水治理模式也不应千篇一律。有的采用纳入城镇污水管网治理模式,主要针对人口相对集中、管网建设较为完善的建制镇。有的采用联户治理模式,主要针对人口较多且集中分布、距离集镇较远的村组。有的采用单户治理模式,主要针对人口相对较少的偏远村庄,以改厕为主。
其次是经济实用。应根据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地理气候、土壤植被等情况,探索经济实用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宜集中则集中、宜分散则分散,需要上设施的再上设施。选择符合地方财力和农村承受力的治理技术,研发投资少、能耗低、管护简便的污水治理设施,让广大农村不仅建得起也用得起,从而长期受益。
再次是聚焦重点。我国每年农村生活污水产生量约100亿吨,能进入城镇管网集中处理的污水占比少,其他多数地方可考虑从农户源头实行分类处理,达标后再外排。农村生活污水可粗分为“黑水”和“灰水”两类,前者指厕所粪污水,主要污染物指标高;后者指厨房用水、洗涤用水等,主要污染物指标相对较低。虽然“黑水”在农村污水中占比相对较低,但污染程度较高,威胁人体健康,要重点治理“黑水”,统筹治理“灰水”。
绿色治理也是应有之义。与城市相比,农村生产区域和生活区域基本重叠,农业生产需要适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而农村生活污水经过合理处理后,所含的氮、磷等正是农作物生长所需。如能就近施于农田和果园,既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量,又形成生态循环产业链。同时,对居住分散地区,要以资源化利用为导向,探索人工湿地、土壤渗滤等生态处理技术,推进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
乔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