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年底将基本完工

  副中心三大建筑年底将基本完工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年底完工,新京报记者现场探访施工进展

  7月19日,大运河博物馆,“运河之舟”造型已经呈现。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巍

  7月19日,城市副中心剧院,4134块幕墙单元没有任何两块是完全一致的。

  7月19日,城市副中心图书馆,设计理念源于中国传统“赤印”和银杏树叶片。

  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内,北京城市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大建筑设施巍然耸立。按照计划,三大建筑将在今年年底基本完工,力争在2023年底前具备开放条件。当前进展如何?7月19日,新京报记者进行了现场探访。

  记者从北投集团了解到,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预计于2022年底实现基本完工、交付。待到2023年对外开放后,北京城市副中心将再添三大地标性公共文化建筑,满足市民文化休闲需求。

  “运河之舟”

  大运河博物馆主体工程完工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新地标之一,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因为造型巧妙融合了船、帆、水三大元素而享有“运河之舟”的美誉。

  7月19日,新京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运河之舟”造型已经呈现。据施工方北投集团三大建筑项目部副总经理胡杰介绍,大运河博物馆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高度35米。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工,现场600多名工人正在进行机电安装施工。

  大运河博物馆由“主楼”和“市民共享大厅”两栋建筑单体组成。两组建筑之间设有一条水街,观众穿行时,可通过玻璃幕墙看到博物馆内部,水街在夜间也可以开放,将整个区域打造成一座“永不落幕的博物馆”。未来,这里将集收藏保管、开放式展陈、科学研究、社会教育、文保修复等功能于一体。

  大运河博物馆开放后,日接待量约为6000人次,将成为立足城市副中心、辐射京津冀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阵地和展示城市发展的生动窗口,为参观者带来文化熏陶与情感共鸣,进一步满足市民的文化学习需求。

  “文化粮仓”

  副中心剧院舞台机械安装工作已启动

  紧邻大运河博物馆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剧院在三大建筑中体量规模最大,堪称空间结构最复杂、系统设计最多样、科技含量最高的建筑类型之一。据该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城市副中心剧院设计理念源于通州古粮仓和运送物资的船舶,建筑面积约12.53万平方米,高度为49.5米,包括歌剧院、音乐厅、戏剧院及室外剧场,总座位数约5500个。

  “由于建筑特殊的曲面造型,剧院4134块幕墙单元没有任何两块是完全一致的,施工难度和安装精度要求之高可想而知。”北投集团三大建筑项目部副总经理沙钢表示。

  据介绍,剧院整体施工进度完成80%,舞台机械安装工作已启动。记者了解到,剧院对标世界级一流剧院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将满足各类世界级演出要求。

  “森林书苑”

  副中心图书馆整体施工进度完成70%

  城市副中心图书馆是坐落于六环公园边的“森林书苑”,设计理念源于中国传统“赤印”和银杏树叶片,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建筑高度22.3米,设有古籍文献馆、艺术文献馆、少儿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开架阅览区、立体书库、报告厅等功能分区。

  据北投集团三大建筑项目部副总经理沙钢介绍,开放后,城市副中心图书馆日接待能力为5000至8000人次。整座图书馆大约会设有2400张阅览坐席。“这里的设计不像传统图书阅览室拥有一样的封闭空间,而是将森林景观与图书阅览区融为一体,建成后大家可以在10多米高的开放空间里感受舒适放松的阅览环境。”

  目前,“森林书苑”城市副中心图书馆整体施工进度已经完成70%。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