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仿制”特斯拉 富士康造车意在为苹果代工?

  “汽车和手机相比非常复杂,你总不能去找富士康这样的供应商说,给我造辆车吧?”几年前马斯克曾公开对外表示。

  然而富士康以实际行动表明,造车已是进行时。

  日前,刚刚发布Model系列新车的鸿海集团(富士康母公司)传出消息,正在调整供应链策略,以便增加争取为特斯拉代工的筹码。原鸿海集团电动车的车壳供应商鸿准将更换为乙盛-KY,乙盛-KY已与特斯拉有过合作。对于此事,相关供应链厂商均不予置评。

  在2022年科技日上,鸿海集团发布了其最新研发的两款电动汽车,纯电SUV Model B和电动皮卡Model V。此前2021年科技日上,鸿海集团推出Model C原型车、Model E轿车以及Model T电动巴士3款电动车;短短一年内,富士康已经对外发布五款车型。

  从富士康的新车型命名来看,与特斯拉车型的名称相仿,有观点称是“博关注”。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在科技日活动上表示,希望有一天可以帮特斯拉造车。不仅如此,他还多次强调富士康进入电动车领域的初衷是要作为汽车界的委托设计制造服务公司,不会销售自有品牌。

  富士康发布五款车,造车实力是否及格?

  不可否认,富士康在全力证明自己具备造车能力。

  去年鸿海集团科技日上,富士康正式发布纯电动汽车品牌Foxtron,同时还发布了三款全新电动车型;按照富士康的计划,这三款车型将由富士康和裕隆汽车的合资公司鸿华先进制造。

  在今年科技日上,富士康再发布两款新车型以及量产版的Model C。按照富士康透露的信息,目前已覆盖SUV、轿车、巴士和皮卡等类别,提供给品牌客户作为参考,用以吸引合作。

  富士康造车实力到底如何?以已经开启预售的量产版Model C为例,这款车型是MIH电动车开放平台打造的首款车型,定位于紧凑型纯电动SUV,售价低于23万元,外观设计中规中矩,内饰采用仪表屏和中控屏取代大部分物理按键,并无太多亮点。

  同样基于MIH电动车开放平台打造的Model B因整体造型与大众ID.3相似而被业内质疑;最新车型Model B续航里程为450公里。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目前主流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基本都提升至500公里以上,同时也有车企在布局1000公里以上的长续航车系。

  在招银国际证券部经理白毅阳看来,富士康自己品牌的几款车目前还没有看到很细节的参数,预计先会聚焦在中国台湾地区销售,在中国大陆市场的推广不会太快。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梅松林认为,富士康虽大,但其总部的本土市场很小,很难成就一个新的汽车品牌;他补充表示汽车品牌的成功打造往往是从本土市场开始的。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更是坦言,近些年富士康的造车战略展现得并不清晰,市场对其未来发展前景也存有疑惑。

  此外,作为iPhone的代工厂 ,富士康曾推出自有手机品牌富可视,但市场占有率并不乐观,销量一言难尽;因此对于其能否造好车,业内同样存疑。

  17年布局汽车产业链,跨界或因手机业务低迷

  富士康入局电动汽车制造领域也并非心血来潮,最早可追溯到2005年。

  2005年富士康以3.7亿元的价格收购中国台湾四大汽车线束厂之一安泰电业100%的股权,借力汽车电子,正式跨入汽车行业;安泰电业也成为富士康布局汽车领域的起点。2013年富士康与特斯拉达成交易,拿下特斯拉供应链的订单,成为其中控触摸屏、连接器和锂电池的主要供应商;同一年,富士康又成为奔驰、宝马等豪华品牌的供应商。

  2015年成为富士康正式踏入造车的关键一年。富士康与和谐汽车、腾讯联合成立和谐富腾,一年后孵化出FMC项目,但2016年富士康放弃和谐富腾正式退出。梅松林表示,富士康曾在2015年携手和谐汽车和腾讯造车,富士康一直规划造车不是“阴谋”而是“阳谋”。

  对于富士康退出和谐富腾,白毅阳认为,富士康退出和谐富腾从根本上来看可能是各方利益不协同,富士康意在代工,但它的合作方意在整车。但即便退出了和谐富腾,富士康也并没有脱离汽车行业,将目光聚焦于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等领域。

  从2017年开始,富士康先后投资入股滴滴出行、小鹏汽车、宁德时代和AutoCore.ai,不过2019年富士康退出小鹏汽车;2020年初,鸿海集团与裕隆汽车成立合资公司;2021年5月鸿海集团及富士康与Stellaantis集团签署一份不具约束力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合作;今年9月鸿海集团子公司拟斥资7500万美元与Stellantis合资成立新公司。10月鸿海集团与美国加州电动车初创公司INDIEV宣布签署合作备忘录。

  白毅阳表示,在全球范围内消费电子增速放缓,富士康等做手机的上游产业链公司需要拓展第二条增长曲线。2016年因苹果出货量下滑,鸿海集团出现上市以来首次营收下滑,近年来富士康营收增速持续放缓,2021年毛利率跌至8.3%。富士康旗下港股上市的富智康集团最新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378万美元。不仅如此,随着和硕、立讯精密等公司状态后,富士康的“蛋糕”被分走。

  安信证券分析称,汽车电子产业将成为继家电、PC和手机之后又一次全产业链级别的大发展机遇。梅松林坦言,富士康造车的目的之一是智能新能源汽车是下一个智能大制造业,无论是亲自下场还是代工,都不能错过这个历史大机遇。

  瞄准代工生意,自有品牌或为积累生产经验

  在科技日上,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多次强调富士康不会销售自有品牌;更是表示希望有一天可以为特斯拉生产电动车。

  在梅松林看来,富士康造车的第二个目的是主动积累智能汽车制造经验,为苹果公司汽车代工做准备,和苹果一道收割行业机会。白毅阳也有相同观点,他认为富士康的布局主要还是跟消费电子行业发展相一致。此从业务布局角度来看,富士康造车是为苹果汽车代工做经验积累。

  “全方位积累智能电动汽车的制造经验,以特斯拉的产品线为基准,覆盖完整的产品线,也许有机会从特斯拉代工开始切入到智能电动汽车行业,也为将来服务好苹果汽车做好准备。”梅松林表示,“打造富士康自己的汽车品牌应该不是其重点,一旦新能源汽车大规模代替传统汽车的潮流形成,富士康将迎来巨大的代工机会。”

  在白毅阳看来富士康可能是在初期聚焦于部分地区市场,销售自有品牌,但是在制造及供应管理成熟后,转而代工主流品牌的汽车,放弃自有品牌;换句话说,前期自有品牌只是为了积累生产经验。

  实际上,去年富士康已经拿下第一笔汽车组装订单,去年5月富士康与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Fisker就汽车组装正式达成合作,将于2023年推出新车。

  随着智能电动的发展,业内普遍认为代工模式或成为一种趋势,盈亚证券认为,智能电动车的零部件数量较传统燃油车大幅减少,仅占汽车价值的40%,制造难度也大大降低;在这样的背景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智能电动车的代工模式可能会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但代工这笔生意真的好做吗?因生产资质牵制,建厂投资过大等因素,造车新势力初期会选择代工模式,但随着规模壮大,出于对品控的把握和品牌长期发展等考量,自建工厂成为主要选择。例如小鹏汽车曾与海马汽车达成代工协议,但去年底小鹏汽车与海马汽车的代工协议到期后将不再续约,已在广东肇庆自建工厂。

  曹鹤认为,车企自建工厂更利于掌握核心生产制造环节,掌握品控技术和品质,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业内普遍认为,虽然富士康希望代工特斯拉,但按照特斯拉的发展战略仍以自建为主。

  至于富士康的代工算盘能否打响存疑。去年1月富士康曾与吉利控股达成合作成立合资公司,致力提供代工生产和定制服务,但该合资公司进展不明。实际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去年也曾公开喊话小米创始人雷军,推销比亚迪E3.0平台,但小米并未选择代工而是自建工厂。

  白毅阳认为,汽车制造与手机制造还是有所区别,汽车代工模式将会在未来3年仍处于试错阶段,短期内前景不是很明朗。在曹鹤看来,富士康想要在汽车市场复制代工模式,起码五年内都看不到结果。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王琳琳 编辑 徐超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