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强排核污染水贻害无穷

  近日,日本加速推进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仓促发布相关评估报告认为排海符合国际安全标准,引发各界关注和抗议。IAEA报告为何不能成为日本强排核污染水许可证?

  从科学处置方案看,核污染水排海并非唯一选项,甚至可能是最坏选项。在陆地上继续建设大型贮罐、用灰浆凝固处理埋入地底、沿着地下管道排入地底深处、变成水蒸气排入大气等,都是现有技术条件下危害较低的可选方案。历史上发生的核事故,如切尔诺贝利和三哩岛核事故,采用的排污方式都是大气释放,向海洋排放核事故污染水在全球没有先例。但日方刻意限制IAEA技术工作组授权,使审查评估仅限于排海一种方案,排除了对其他处置方案的评估比较。这就使IAEA报告先天不足,不能证明排海方案的必要性。将核污染水往大海一倒了之,唯一好处是让日方更“省钱、快捷”,后果却是以邻为壑、危害全球。

  从已公布数据看,日本核污染水净化装置可靠性存疑。IAEA报告指出,日方采用的多核素处理系统(ALPS)不能去除核污染水中的所有放射性核素。据日方自己公布的数据,经ALPS处理的核污染水仍有70%以上未达到排放标准,需再次净化处理。今年5月份,福岛第一核电站港湾内捕获的海鱼许氏平鲉,其体内检测出放射性元素铯含量严重超标,是日本食品卫生法所规定标准值的180倍。排污入海工程一旦开启将持续30年左右,而日本一直对外宣称核污染水无害,甚至可以饮用。这让很多人不禁发出“灵魂拷问”:如果经过ALPS处理过的核污染水如此安全,日本为何不留着自己用?日本制造业和农业都是用水大户,完全可以消化这些“安全无害”的核污染水。

  对环保工作来说,真实、可靠、全面的检测数据,是做出准确评估的科学依据。但近年来,东京电力公司多次隐瞒、篡改核污染水数据,前科累累。IAEA仅基于日方单方面提供的数据和信息开展审查评估,仅对日方单方面采集的少量核污染水样本开展实验室间比对分析,数据真实性、信息准确性可疑,取样独立性和代表性均严重不足。这种情况下得出来的结论,能有多少可信度和说服力?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海洋是全世界的公共财产,不是日本的“下水道”。《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了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的义务,1972年《伦敦倾废公约》禁止通过海上人工构筑物向海洋倾倒放射性废物。日方为了本国私利不惜损害全人类共同利益,其推动核污染水排海贻害无穷,将打开全球生态环境加速恶化的“潘多拉魔盒”。(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