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舞”论坛全景纪实

  长舞传情抚海波 同脉连枝向未来——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舞”论坛全景纪实

  文化因创造而辉煌,文明因延续而璀璨。

  读懂两岸血浓于水、同根同源,文化的视角不可或缺。千百年来,两岸人民在中华文明的滋养下赓续文脉,歌之颂之、舞之蹈之。岁月长河里,两岸人民立民族文化之根,铸民族精神之魂,拓文明发展之路。血脉长存、文脉赓续,文化永远照亮着那一湾浅浅的海峡……

  ——题记

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舞”论坛现场

  7月23日,作为海峡论坛的配套活动之一,由全国台联、福建省台联、厦门市台联主办的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舞”论坛在厦门广电大厦1000平米演播厅举行。论坛聚焦舞蹈,以“一起舞动向未来”为主题,通过两岸舞者的表演、分享和访谈,展示两岸同根同源的舞蹈魅力及两岸舞蹈交流、融合成果,并围绕两岸青少年如何“舞向未来”展开探讨。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台湾汉唐乐府创始人陈美娥等8位两岸“舞林”代表和大陆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台中九天民俗技艺团团长许振荣等线上嘉宾,与线上线下观众分享跨海交流、以舞互融的故事,畅谈两岸青年舞动青春、携手筑梦的未来。全国台联文化宣传部部长武晓峰,福建省台联副会长苏甦,厦门市台联会长张劲秋,厦门广播电视集团副总裁沈勇,厦门市文联副主席苏璇,河南省台联会长李婷,厦门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吴家莹等出席论坛。论坛以“舞蹈表演+嘉宾访谈+新媒体传播”的呈现方式,分为“舞绽芳华、情牵两岸”“扎根泥土、闽台共舞”“跨海逐梦、舞动青春”“数字潮变、舞向未来”四个篇章,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在聚光灯下舞之蹈之,在线上线下携舞踏歌,深情表达两岸青年“一起舞动向未来”的美好愿景。

  (一)一支舞,深情感受血脉相连

  “谁看见我的兄弟,他叫台湾。谁帮我填平那道海湾,日日的思念,夜夜的难眠,只留下灯一盏”。

  伴随男声低吟与海浪声,现代舞群舞《海那边》为论坛开场。舞蹈以隔海凝视、眺望开始,以两兄弟的思念贯穿,展现了对亲友相聚的甜美回忆和对未来团圆的强烈盼望。随后,两岸分隔的现实矛盾不断将舞蹈推向高潮,24位演员从舞台两侧面对面轮番飞奔交叉拥抱,再现了首次开放台胞返乡时,亲人久别重逢的感人画面,强烈地抒发了两岸同胞渴望团圆的民族情感。

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表演开场舞《海那边》

  “本来就是血脉相连,为什么亲情难现;本来就是碧海晴空,却难有风帆片片;本来就是兄弟姐妹,却又相思难见;本来就是美好家园,为什么隔海难圆;一泓浅湾割不断,是两岸心心相连”。

  音乐时而灵动、时而高亢。从分隔时期的隔海凝望,到开放交流后的跨海相拥,舞者拥抱、分离、挣扎,用独特的肢体和视听语言,讲述乡愁故事,再现两岸亲情,那种极具穿透力的眼神动人心魄、直击心灵,让现场观众产生强烈共鸣,正如舞蹈高潮段歌词所唱:“我也盼望你也盼望早日大团圆,为了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我们同一个祖先”。

  (二)一支舞,复活千年记忆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古乐萦绕的浅吟低唱,戏步款移的翩翩起舞将观众带回汉唐时代。深邃悠扬的南音古乐与典雅脱俗的梨园科步相融合,完美展现了中华乐舞的东方魅力。

汉唐乐府创作的南音乐舞《韩熙载夜宴图》演出照

  民族命运承载乐舞命运。中国南音乐舞自两汉中原移民带入闽南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起源于唐,形成在宋,发展于明清。台湾汉唐乐府创始人陈美娥的南音之路,是探索更是回家。由于缺乏学理考据,欧洲的汉学专家将中国南音根据梨园歌舞戏定位于明朝嘉靖年,并且认为“已经很看得起你们了,我们研究唐朝音乐去日本,宋朝音乐去韩国,中国好像只剩下明清音乐了。”谈及此处,陈美娥说:“我非常伤心。1983年汉唐乐府创办后,第一个十年,我们正本溯源,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华夏正音;第二个十年,我们发展创作南音乐舞,让中华雅乐歌舞走向了世界。”四十春秋风霜雨雪,台湾汉唐乐府从受到质疑到蜚声国际,其代表作《燕歌行》《韩熙载夜宴图》《洛神赋》等,不仅厘清了中国南音的前世今生,还创造性赋予其新的生命。

嘉宾陈美娥发言

  2007年秋,汉唐乐府《韩熙载夜宴图》乐舞首次进入北京故宫皇极殿献艺,这是故宫建成600年来唯一受邀在内廷演出的台湾艺术团体。南音乐舞《韩熙载夜宴图》回到北京故宫珍藏的同名传世名画身边,陈美娥动情地说:“那一刻,南音终于回家了!”谈及对南音发展和两岸青年的期望,陈美娥表示,“要从教育的层面给年轻人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让两岸青年更有民族观,更有家国情怀,成为堂堂正正的中国好青年,将中华文化千秋万世地传承下去”。

嘉宾冯双白发言

  绵延千年的中国文脉,留给中华民族两样东西,一曰历史一曰文化,前者可鉴世,后者可润心。从《韩熙载夜宴图》乐舞回到故宫,到脱胎于《千里江山图》的歌舞《只此青绿》火爆两岸,原本“高冷”的古典舞为什么忽然在青年人中间“火”了起来?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用浪潮解释了这个文化现象,“我们看到歌舞浪潮的背后是更大的文化自信浪潮。我们有非常优秀的土壤,有民族的记忆和文化的宝藏。青年人津津乐道国家文化宝藏,在民族艺术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他们生而见国家强盛,也因之自信。我们看到,很多创作者和观众逐渐去掉浮华,沉浸到伟大的传统文化走自己的路,去践行复兴中华文化。我们相信,年轻人会追逐地道的好东西,会把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会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今日之两岸,文博火热、文创竞生,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日益高涨,得到继承发展的古典舞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受到两岸青年的喜爱,中华传统文化鲜活地走进了生活。冯双白感叹:“中国传统文化不是故纸堆。两岸青年一见面,相互作揖的一瞬间就感到是一家人。现在的两岸年轻人点茶、穿汉服、听雅乐。我真恨不得年轻10岁,加入这样的生活,多好啊!”

舞蹈《两棵树》演出照

杨丽萍连线论坛现场

  融合舞,一亮相就温柔了时光。1993年,以孔雀舞蜚声海内外的大陆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带着舞蹈《两棵树》到台湾表演,成为两岸开放交流后首位赴台湾的大陆舞蹈家,并与台湾云门舞集创始人林怀民成为好友。杨丽萍说:“我和林怀民的舞蹈都在血液里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气息。”此后在创作《平潭印象》时,两岸元素为杨丽萍创作舞蹈提供了不竭灵感。她将布袋戏、三太子、舞龙舞狮、妈祖文化融入其中,通过隐形的故事线,贯穿古今数千年的历史文化脉络,构建了宏大瑰丽的神话意境。盛年不能重来,热血依旧还在。现场连线时,杨丽萍表示:“两岸亲人用舞蹈的方式交流沟通。我们正在复排《孔雀》,等到疫情后,希望自己能够重新登上两岸的舞台。”

  中华文化是两岸人民共同的精神内核,深耕于海,怒放于魂。林怀民在两岸恢复交流之初便辗转来到北京,拜访著名舞蹈家吴晓邦。冯双白作为吴晓邦先生的弟子,他忘不了在台北观看林怀民的《九歌》,演员喊出屈原、岳飞、文天祥那一个个中华民族历史上光彩永驻的名字;忘不了参加台北“文化就在巷子里”的活动,台北的爷孙俩在雨中观看大陆艺术家的《秦王点兵》。冯双白认为,“万变不离其宗,两岸舞蹈艺术无论如何创新、演变与发展,都离不开中华文化这个‘宗’,这就是我们的‘舞魂’。”

  (三)一支舞,成就两岸默契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舞蹈来自民间,步入殿堂,论在学院。跟随着迁徙的脚步,福建舞蹈来到了台湾,并吸收岛上其他艺术养分,衍生出属于自己的民间舞蹈。

厦门三太子少年艺术团表演舞蹈《保庇》

  娱神娱人的阵头文化在闽台地区生生不息,严肃的三太子衍化出了电音三太子,又欢快地搬到了论坛现场。在流行歌曲《保庇》的伴奏下,扮成哪吒三太子形象的演员跳起了别开生面的舞蹈,节奏欢快、喜庆吉祥,祈福中华、保佑平安。

  中华文化是魂,两岸民间就是土,共同艺术根脉扎根泥土才能根深叶茂。两岸的民间艺术团体不断汲取在地文化,也用舞蹈串起乡情。十年前,厦门市思明区艺术团同台中九天民俗技艺团共同编排了两岸首部民间合作舞蹈作品——《鼓神》,用鼓乐与舞蹈的结合,把阵头文化推上大舞台。

许振荣连线论坛现场

  2011年6月,台中九天民俗技艺团受邀来厦参加郑成功文化节,激昂的鼓声响彻鼓浪屿。人来了,鼓响了,合作的心也被鼓舞了。《鼓神》以曼妙的舞步、恢弘的鼓声,以舞蹈诗为形式、阵头鼓作载体,演绎了两岸以海为生的共同信俗和人文情怀,不仅捧回了中国艺术节群星奖,也在海峡两岸间引起了震动。台中九天民俗技艺团团长许振荣说:“那种融合是很美的,一样的语言,一样的艺术,一样的习俗,隔着海峡共同创作一个作品,是很棒很棒的享受。”

黄秀珍接受论坛采访

  演出虽然落幕,情谊没有散场。厦门市思明区艺术团团长黄秀珍与许振荣立下十年之约,一起寻找更大的舞台,带动两岸民众一起跳舞。他们合作编创了两岸广场舞教材,巡回展演广场舞。远程连线的许振荣则认为,两岸艺术创作要回到生活的源点,关键就在于融合,借由生命的温度去创造出融合的精品。

嘉宾郑玉玲、张居淮发言

  十年之约拉近了距离,也鼓舞了人心。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郑玉玲认为两岸民间的交流极其重要。人同宗、艺同源。闽台文化扎根在民间,从中原传播到福建,从福建传播到台湾,发端于乡野和街头,在细节之处彰显着闽南人“爱拼才会赢”的奋斗精神。两岸携手、传承、普及一脉相承的舞蹈艺术,才能让人民在舞蹈之中走的更近。  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导演张居淮表示,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间舞蹈的根,也是舞蹈灵感的富矿,渊源深厚的闽台文化更是不断推动着两岸民间的交流。谈及两岸交流,张居淮曾率团前往台湾演出,凤阳花鼓戏让台湾老兵热泪盈眶,阵阵花鼓敲到了心坎上,让乡音回荡悠长。

  郑玉玲和张居淮共同表示,从线上到线下,从舞台到广场,我们牵手的那一刻,心的距离就拉近了,从接地气到有默契,一次次舞蹈交流,积淀着两岸民间的深情厚谊。

  (四)一支舞,一牵手便直抵心灵

  因为有情、海峡不远,携手共舞、你我相连。21年前,曾经在金门上演的群舞《海峡情深》又让论坛现场好似沐浴海风。悠悠白云徜徉的海峡,青青的阿里山,滔滔的鹭江潮,高山女与惠安女跳在一起。我们看到了山、看到了水,我接过你隔空扔过的草帽,你却将它戴回了我的头上,我知道你的欢喜,你懂得我的心意……

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表演舞蹈《海峡情深》

  21年前,就是这支《海峡情深》带回了金门的“小白鹭”。那一年,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到金门进行3天演出。从小就对舞蹈感兴趣的邱驿棠连续到金门县文化局的大剧场看表演。第一天,邱驿棠坐在剧院的最后面观看,到了第三天,由于剧场人数爆满,邱驿棠就坐到了靠近舞台的地板上看。被民族舞蹈唤起共鸣的他,决定来到厦门求学。求学的回忆里,邱驿棠坦言苦,但依然笑:“肯定很苦,但喜欢就不觉得苦,喜欢就要坚持”。一路走来,从金门到厦门,再到北京舞蹈学院深造,并留在温州大学音乐学院任教的他,更多投身到了两岸舞蹈交流。同时,邱驿棠在2011年成立了金门棠风舞蹈团,想要把大陆的舞蹈艺术带回金门。有朋友调侃说“金门是文化沙漠”,可邱驿棠坚信,“谁又不是在沙漠中造出了绿洲”。

邱驿棠接受论坛采访

  种下梦的种子,开放舞之花朵。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主任林乃桢就是曾经飞过海峡为邱驿棠种下梦想的“小白鹭”。时光荏苒仍是历历在目,一同上台讨论的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民间舞教研室主任、教授周萍又正是林乃桢的老师。回忆起21年前的情景,林乃桢形容自己是坐船晕着去的,金门乡亲自称是“晕”着看的,“因为金门的乡亲没想到可以用舞蹈如此精彩地阐释感情”。“小白鹭”留在金门的三天,缔造了两岸的佳话,也改变了邱驿棠的人生。如今厦门已经成为两岸舞者筑梦圆梦的平台,越来越多的机遇和空间等待着台湾民众和舞者跨海而来。

嘉宾周萍、林乃桢发言

  大陆舞者走进台湾的街巷,种下艺术的种子,唤醒深藏的精神,绽放出民族文化的光亮,也吸引台湾专业舞者跨海求学。早在1991年,2名台湾高校的舞蹈系主任就来到北京舞蹈学院求学,认真系统地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授课老师就是周萍。三十余年过去,北京舞蹈学院每一期都有台湾省籍的学生,即使在来往不便的年代也是如此。周萍说:“以前他们来一趟不方便,那种如饥似渴的投入让人印象深刻。他们和大陆的学生一起拼搏,用心把中华文化和民族民间舞蹈带回台湾,其同文同族的契合是不言而喻的”。

  (五)一支舞,跨海追逐梦想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两岸舞蹈艺术、事业和产业不仅优势互补,也在多元文化环境里融合衍生出新的枝芽。0588梦想基地创始人、台湾知名艺人专属舞蹈老师王钦贤和国际街舞大赛(Battle of the Year)popping项中国台湾赛区亚军、步调街舞主理人翁英哲带着舞蹈事业梦想越过海峡,将舞蹈事业根植在大陆。

嘉宾王钦贤、翁英哲发言

  王钦贤在1995年就来到大陆为小虎队演唱会、“雪狼湖”演出选择角色。他说:“大陆有上戏、北舞、广舞等专业舞蹈学校,培养了大量的舞蹈专业人才。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大陆是包容、融合的地方,接受天马行空的新东西。我们正在结合音乐、舞蹈、中医等等元素创作新的舞蹈。我的女儿也在上戏学习木偶专业,将轮滑、舞蹈和木偶相结合,受到了老师的好评。这就是我们很想做的事情,将传承与流行结合在一起” 。

  广阔的不仅是大陆的土地、市场,还有海纳百川的包容,让台湾舞者能够将所思所想加以实践。王钦贤感慨:“近十年,台湾没有太多的舞蹈节目了。大陆一台节目的投入就足够台湾做一场演唱会了,在很多惠台政策的支持下,台湾舞者可以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自己的梦想。”十多年前,翁英哲则因为常来大陆参加比赛和交流,看到蓬勃的街舞市场,感受到厦门良好的发展环境,最终被闽南文化的熟悉留了下来。他希望通过类似于“舞”论坛这样的平台,让两岸喜欢街舞的年轻人有更多交流机会。

  (六)一支舞,一开始就不愿停下

天骄舞团表演舞蹈《动感空间》

  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数字潮变悄然改变着所有领域,让新媒体舞蹈基于电子化舞台效果和数字化技术开出了新花。“天骄舞团”的青年舞者,在点、线、面的律动交错之间,打开了论坛舞台上的虚拟空间。抽象符号在掌中跳跃,时而聚拢、时而分散,最终汇聚成舞者合力托起的全息光球。一支融合了投影技术、全息技术、声光舞美交互的舞蹈,让舞台打破了空间边界,更加适应了新的传播方式和视听需求。

论坛嘉宾启动“两岸原创街舞征集活动”

  由于崇尚青春热血与自由的表达,街舞当之无愧成为了两岸年轻人对话的潮流语言。来到厦门的台湾青年黄彦霖走进田间地头和乡村古厝,将拍胸舞和五祖拳等非遗元素融入街舞编创,在台上展示原创闽风街舞,一亮相就让观众感受到街舞与非遗的融合之美。黄彦霖的闽风街舞是两岸元素、跨界元素融合创造的样本,为两岸青年拓宽街舞创作思路“打了一个样儿”。为进一步激发两岸青年的创作热情,本届论坛专门启动了“两岸原创街舞征集活动”,邀请两岸青年打开脑洞、舞动青春,结合非遗文化、时尚文化、新媒体技术等进行街舞创作。届时,主办单位将从中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集中展播,促进两岸青年舞蹈人才的交流合作。

黄彦霖在田间学习拍胸舞

  冯双白表示,“希望在两岸青少年新媒体‘舞’论坛之后,能够搭建出一个闽台两岸的‘舞蹈元宇宙’,让舞者多关注新媒体,也请媒体人多关注舞蹈。”陈美娥感慨,“今舞即古舞。阵头文化中的三太子已经变成了电音三太子,除掉服饰与装扮,她的动作就是那个时代的街舞。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潮变,从过去经由当下,一定会奔腾不息涌向未来,承载往昔、拥抱新生。”

  (七)一支舞,共创两岸美好未来

  从弘扬意境之美的古典舞到融汇东西的现代舞,从充满风情的民族舞到活力四射的街舞,不同的舞蹈门类在交流中往来互鉴,一代代两岸舞者以舞传情,交流融合,将美丽的瞬间定格在舞台,将动人的故事留在心里。

两岸舞者线上线下共跳《新高山青》

嘉宾与全体演职人员合影

  有热爱的地方就有舞台。论坛接近尾声,在厦门、在台中,在湖边、在山上,两岸舞者与现场嘉宾共同履行两岸民众的“十年之约”,线上线下一起同舞闽台原创广场舞《新高山青》。论坛嘉宾与全体演职人员手牵手、连成圆,用欢快的舞步将论坛推向新的高潮。聚会总有结束,情谊没有散场。大家久久不远离开舞台,继续热络论坛话题,回味着一场场舞蹈,品味着一段段对话,相约在不远的将来再聚首,期盼共同推动两岸舞蹈融合发展,也期盼两岸早日团圆。

武晓峰接受采访

  全国台联文化宣传部部长武晓峰接受采访时表示,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论坛连续举办,从“辨”论坛到“唱”论坛到“舞”论坛,从“辨发展、辨趋势、辨未来”到“唱忆青春、唱享未来”,再到“一起舞动向未来”,论坛主题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叫“未来”。我们通过这样的活动,主要是想给更多的两岸青年搭建一个交流融合的平台,以情促融,融情润心,期待两岸青年共创美好未来。

  据悉,论坛通过看厦门APP、厦门广电视频号、央视频、微博、抖音、快手、B站等新媒体平台直播,全网曝光量达2835.8万,当天登上微博同城热搜。(图/刘莹 文/孙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