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8月13日电(记者 项菁)“终于见到我的爸爸了!”接过父亲王友明画像的那一刻,79岁王永生潸然泪下。
父亲离家奔赴战场时,王永生只有3岁。和其他烈士画像不同,山东籍烈士王友明的素描画像中,他戴着一顶保暖帽。
“画的真像!”虽然王永生已经记不太清父亲的模样,但他知道——“爸爸走的时候就戴了这个帽子”。
8月13日,2022第八届中华慈孝文化节开幕式暨年度中华慈孝人物颁奖盛典在杭州举行。“为百位烈士画像”公益项目被评为2022年度中华慈孝人物/团体。王友明烈士的画像为该团队所画。
20世纪,有些革命烈士牺牲前没能留下一张照片,成为家人们的遗憾。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跨越千山万水,用手中画笔,让先烈们与家人跨时空“团圆”。
“为百位烈士画像”公益项目缘起于叶庆华,她是孟祥斌烈士的遗孀。15年前,她的丈夫为了救人而跳河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28岁。但她没有沉湎于悲痛中,反而用义行善举,延续着孟祥斌烈士的大爱。
多年来,叶庆华一直默默奔走四方,走访烈士家属、寻访老兵,整理烈士历史资料,并为在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寻亲。其间,她得知很多烈士牺牲前一张照片都没留下,便萌生了为烈士画像的想法,并发起“为百位烈士画像”公益项目。
此后,包括浙江传媒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在内的全国10余所艺术院校以及职业画家、志愿者等加入画像队伍。
颁奖盛典上,叶庆华还未开口,就已泪目。
“谢谢大家没有忘记烈士,没有忘记送烈士‘回家’。”叶庆华感慨道。
作为烈士家属,叶庆华无愧于烈士英名。若还能跟丈夫对话,叶庆华想说——“我在与君许国的路上从不孤单”。
叶庆华谈及,为烈士画像靠的是全社会爱心人士共同努力,“还要特别感谢中新社、钱江晚报社等媒体单位,通过一篇篇有血有肉的报道,不仅让一幅幅画像在烈士亲人心中‘活过来’,也让英烈在全社会的人心中‘活起来’。”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作画人、送画人到媒体人……目前,经由叶庆华找到并送“回家”的烈士已有357位,“为百位烈士画像”公益项目团队已为215名烈士画像。
如颁奖词所言:一笔一画,何止重现眉眼,更承载思念;千里万里,不只是寻人之路,更是烈士归途。风霜洗礼,你们跨越时光的阻碍,让烈士魂归故里,更让爱回家。
帮助烈士“回家”的过程中,让叶庆华印象最深刻的是甘肃籍烈士马保林和他的儿子马二力。
得知有爱心人士为父亲画像,90岁的马二力一直等着亲人“回家”。“在老人家弥留之际,我们通过视频连线,让等了70多年的他,看见了父亲的样子。半个小时后他就闭上了双眼。”叶庆华说道。
英烈们从未远去,也绝不会被遗忘。现场,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民革浙江省委会主委吴晶为“为百位烈士画像”公益项目颁奖。
颁奖盛典上,“为百位烈士画像”公益项目团队还把河南籍、江苏籍、山东籍三位烈士的画像带到现场,并赠送给烈士家属。
等了一辈子,盼了一辈子,念了一辈子,烈士家属们不远千里,只为完成一个心愿——看看亲人的模样,带他“回家”。
据悉,2022第八届中华慈孝文化节由中国新闻社、杭州灵隐寺主办,杭州灵隐寺、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新闻发展中心、中新社国际传播集团浙江分公司承办,并得到《中国新闻》报、中国慈善家杂志社、民革浙江省委会、浙江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杭州云林公益基金会的支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