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烤验”下的铁路“拉风”人:出的汗比喝的水还多

  合肥7月18日电 (张续亮 张强)用毛巾使劲擦拭满脸汗水的拉风人员李伟说道:“一天工作下来,出的汗比喝的水还多。”

  7月18日,烈日炎炎,气温高达近40℃,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阜阳北编组站的股道里,炙热的车体和钢轨散发着近50℃的热浪,若不小心碰到铁皮,人很容易烫成“铁板烧”。然而,这里却是“拉风”人李伟每天“展示”的“舞台”,他在这样的环境里,一天要弯腰探查1200多次,暴走20多公里。

李伟在执行铁路货车拉风作业。 张续亮 摄
李伟在执行铁路货车拉风作业。 张续亮 摄

  15时17分,一列52节车辆的货物列车38022次准时驶入场内。在这里,它将被铁路人巧妙“分解”,然后重新组合,继而驶向全国各地。身着工作服,携带无线电台,手拿拉风钩的李伟接到计划,前往4道,去执行本趟列车的拉风作业。

  “拉风”是铁路特有的工种。“列车到达编组站,火车头虽摘下开走了,但列车还处于刹车状态,需要人工松开刹车。”李伟说,只有拉动拉风杆,把制动风管内的气体完全排出,列车才能“解体”,否则会发生严重的撞车事故。

阜阳北编组站拉风人员李伟李伟在作业过程中擦拭汗水。 张续亮 摄
阜阳北编组站拉风人员李伟李伟在作业过程中擦拭汗水。 张续亮 摄

  到达现场规定股道,李伟认真挂好防护牌,熟练地使用拉风钩开始操作,只听“扑哧”一声,一节车体放完了风,紧接着,来到下一节车辆前,提起戴着厚实手套的右手,采取半蹲姿势,用力往后一拉,直至风缸里的风排空。大约过了5秒,李伟再次站起来,走向下一节车体。

  第1节、第2节、第3节……还没走2分钟,豆珠般的汗滴顺着李伟的额头慢慢滑落,两鬓也挂起了许多小汗珠。利用前往下一节车体的间隙,他动作利索地用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抹了一下脸,就这样边走边擦,到达最后一节车体时,工作服已经牢牢“趴”在身上。来不及喘气休息,李伟就原路返回,弯腰复检风缸里的风是否排净,遇到没有缓解的车辆,他还要再次拉动拉风杆,确认风排净后,这次拉风任务才顺利完成。一趟工作下来整整耗时40分钟,在李伟站立的地方,几滴汗水浸湿在地面上的“小灰点”瞬间就消失了。

  “在一天12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里,我们最多时要完成12列货车的排风任务。平均1趟车要走约2公里,10趟车就要走20公里路,这个过程还要弯腰1200余次。”李伟用手揉了揉经常被汗水浸疼的眼睛。

李伟在执行铁路货车拉风作业。 张续亮 摄
李伟在执行铁路货车拉风作业。 张续亮 摄

  徒步走20公里已经让很多人闻而却步,但李伟等拉风人员要面对的不只是走完20公里后的脚疼、腿困,更要面对股道中50℃的热浪,接受烈日的暴晒,以及钢轨和车体的炙烤。尽管穿着长袖,戴着厚手套,他也会一不小心被铁皮灼伤。

  一趟车作业完毕,李伟早已是大汗淋漓,上半身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他快步回到开着空调的待检室,拿起一瓶盐汽水,仰脖咕咚喝了下去。

  “想做好拉风工作,不仅身体要灵活机敏,还得特别能吃苦。”已在铁路干了近九年的李伟经常风吹日晒,使得他皮肤黝黑粗糙,“每次下了班之后,往往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感到特别疲倦,但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要把这项简单的技术活做好。”

  据了解,阜阳北编组站是京九大通道的中部“咽喉”地带,是路网“一主两翼”运输战略中二通道的重要节点,属于全国特大型路网性编组站,承担着国计民生和大宗货物列车的解编运输重任。目前,该站日均办理编解列车可达80余列,他们每年要为170多万节货车车辆“拉风”。

  短暂休息后,李伟等拉风人员顶着烈日,又奔跑、忙碌在热浪滚滚的钢铁“蒸笼”里,保障着南来北往的物资运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