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月30日电 (谢雁冰 邢翀)《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关于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30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享受高龄补贴的老年人3184.1万人,享受护理补贴的老年人104.7万人,享受养老服务补贴的老年人511.8万人,享受综合补贴的老年人数76.1万人。
报告总结了新时代老龄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主要体现在思想认识更加深化、法律制度更加健全、社会保障更加坚实、养老服务更加完善、健康支撑更加有力。
在社会保障方面,报告指出,2021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3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达到49个,覆盖近1.5亿人。初步确立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企业(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为补充的多支柱、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在养老服务上,报告说,截至2021年底,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达35.7万个、床位813.5万张,床位总数是2012年的2倍,全国设区市新建居住区达标配建养老服务设施达到61.6%。截至2021年底,全国享受高龄补贴的老年人3184.1万人,享受护理补贴的老年人104.7万人,享受养老服务补贴的老年人511.8万人,享受综合补贴的老年人数76.1万人。
报告还显示,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2010年的74.8岁提升至2021年的78.2岁。2021年约1.4亿65岁及以上老年人获得一次免费体检等健康管理服务。
报告也指出了当前老龄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医养康养结合不够紧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尚未成熟、专业人才严重短缺、农村老龄工作存在短板、银发经济发展不充分、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任重道远等。
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报告提出了意见建议。报告表示,要统筹养老和健康服务,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要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重点补齐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老龄工作短板。要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增设老龄工作相关本科专业,加快培养适应现代老龄工作理念的复合型多层次人才。
报告还指出,要消除“数字鸿沟”,深入开展互联网应用改造专项行动,督促与老年人密切相关的信息基础设施开展适老化改造,推动建立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长效机制。同时,加强适老化技术和老年辅助技术的设计与研究,促进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老年用品的深度应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