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力稳外贸】支持企业保订单拓市场

  题要:外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稳就业稳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日,商务部印发《支持外贸稳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各地各部门稳外贸有何举措?如何提振外贸市场主体信心?经济日报即日起推出“加力稳外贸”系列报道。

  近日,商务部印发《支持外贸稳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从增强外贸履约能力、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强化保障能力、促进贸易畅通等方面进行部署,加力稳外贸。实际上,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出台了不少举措,帮助外贸企业保订单拓市场。各地举措有何创新之处,政策落实怎样,效果如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进行了采访。

  系列政策全面发力

  今年以来,全国第一外贸大省广东在疫情冲击、海外需求不振等影响下顶住压力,一系列有力的稳外贸政策举措落地见效,稳住了外贸大盘。1月至8月,广东外贸进出口达5.27万亿元,增长0.6%,其中出口3.34万亿元,增长4.9%。

  广东外贸发展韧性凸显,离不开从去年至今持续深入实施的包括数字贸易工程、“粤贸全球”品牌工程、通关便利化改革工程、贸易新业态工程等在内的“贸易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在畅通贸易通道、挖掘外贸增长潜力等方面推出了大量实招硬招。比如,提出每年面向海外和国内各举办百场以上“粤贸全球”和“粤贸全国”线上线下经贸活动,分别带动1万家以上企业参与,助力企业开拓国内国际市场等。

  “我们将扎实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全面突破,推动广东成为全球要素集聚程度高、资源配置效应强、具有全球贸易引领力的国际贸易中心。”广东省商务厅厅长张劲松表示。

  生产车间机器轰鸣,10多条生产线开足马力,工人们加班赶制一批销往海外的汽油发动机产品订单。这是记者近日在位于重庆北碚区的神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采访时看到的一幕。“今年以来,公司在政府一系列政策支持下,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上半年实现国际市场收入9.15亿元,增长25.02%。”神驰机电副总裁黄勇说。

  重庆市商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许新成告诉记者,重庆市组建了稳外贸工作专班,分级分类建立100家重点外贸企业联系走访制度、400家重点外贸企业跟踪服务机制,并按照“一企一策、一问题一方案”原则,加大对汽车等重点领域外贸企业用工、用电、用气和物流运输保障的协调调度,有力提振了企业信心。

  江苏省商务厅副厅长周晓阳表示,江苏已先后出台“跨周期调节稳外贸14条”“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16条”“推动外贸保稳提质12条”等政策举措,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下一步,江苏商务部门还将会同相关部门指导企业运用优惠政策,高质量实施RCEP等自贸协定,扩大与成员国贸易往来,举办多场线上对接会,组织参加50场境外国际展会项目,支持企业以“代参展”等多种方式获取更多订单。

  新模式不断拓展

  科伦多食品配料有限公司是一家年产量超26万吨的食品添加剂进出口企业,每年有近15%的订单来自于海外展会。前几天,印尼雅加达国际食品配料展览会开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无法到现场参会,商业洽谈遇阻。正当企业一筹莫展时,连云港商务部门送来政策“及时雨”。

  公司外贸部经理董浩天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商务部门通过“代参展”方式,将80多种产品提前寄到国外,实现企业“线下产品展示+线上实时洽谈”参与境外展会,仅参展三天时间,公司就接待了40多个客户,促成意向订单50万美元。

  “因疫情无法赴境外参展的企业,我们推出‘代参展’政策,还给予展位费50%的支持;在出口信用保险方面,政府部门提供600万元支持资金。”江苏连云港市商务局外贸处李雷说,今年以来,市商务部门会同海关、银保监、中信保等相关部门及金融机构,加大了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出口信用保险及信贷方面的支持力度,已累计发放信用贷款超亿元。

  跨境电商等新业态也成为稳外贸的重要力量。今年,重庆成功举办了跨境电商交易会,积极推动跨境电商“保税进口+零售分装”业务试点,推广“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为外贸企业稳订单、拓市场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今年前8个月,重庆跨境电商交易额达291.9亿元,增长50%。

  “在全球疫情常态化背景下,跨境电商作为新的贸易形式,突破了时空限制,畅通了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渠道,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交易效率,为外贸增长注入新动能。”重庆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吴安说。

  9月11日,在拿到海关申报放行单后,江苏苏州常熟市莫城街道商户金香兰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过去把货交给外贸公司代理从上海口岸订船出口。由于港口拥堵,船期时常延误。现在海关推出新政策,以市场采购贸易一体化申报的方式向南京海关所属常熟海关申报放行,隔天就能走货,特别方便。”金香兰说。

  “今年1月至8月,江苏省市场采购贸易累计受理出口报关单2.4万票、货值14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2%、22.6%。”南京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南京海关创新“分段式作业+不见面查验”模式,主动对接全国口岸海关,打通“转关+一体化”出口通关双通道,支持符合条件的省内专业化市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通过市场采购平台扬帆出海。

  优惠政策稳定信心

  9月8日,致伸科技重庆有限公司提交了出口退税申请,第二天就收到了1400万元的出口退税款,极大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退的是税款,增的是信心和底气。”致伸科技财务人员何平说,重庆税务部门组建“出口退税政策辅导”团队,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政策辅导。截至目前,今年公司已累计办理出口退税达1.2亿元。

  在重庆,像致伸科技这样享受到出口退税红利的企业目前有2000多家。今年以来,重庆税务部门通过完善分类管理、精简报送资料等方式,优化出口退税服务,帮助外贸企业稳资金、稳订单、稳市场。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重庆市出口退税160.85亿元,同比增长11%。

  在外贸大市广东省东莞市,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近日碰到一个难题:由于其原材料来源于多个国家,出口时如何确定原产地成为困扰。东莞海关了解其困难后,迅速组织业务专家上门解决。“这为我们今年出口北美节省关税200多万元,还进一步打开了北美市场。”公司关务经理申鹏纲说。

  记者从东莞海关了解到,其推出的“关助力”行动,不仅通过合理化建议助企业打赢“订单保卫战”,还依托黄埔海关技术中心为企业出口提供技术支持,并指导企业充分享受RCEP各项便利化措施,今年1月至7月,已为辖区企业解决痛点堵点问题141个。

  “为缓解中小微外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重庆银保监局积极引导辖区内金融机构加强跨境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通过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外贸企业延期还本付息、给予优惠政策及优惠利率等方式降低外贸企业融资成本。”重庆银保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许捷介绍,今年1月至8月,重庆金融业累计向外贸类企业发放贷款2744.43亿元,同比增长39.67%。

  “继续强化供应链体系建设是当前外贸工作安全发展的重中之重。”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宣烨建议,相关科研单位应与实体企业在“卡脖子”问题上协同突破,打造稳得住、抢不走的市场竞争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郑杨 吴陆牧 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