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遏制通胀代价越来越高

  美国遏制通胀代价越来越高

  连 俊

  上周,在美联储再度宣布加息之际,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出现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这引起有关美国经济衰退的诸多议论。随着经济衰退预期不断提升,美国为遏制通胀所付出的代价正变得越来越高。

  7月27日,美联储在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加息75个基点,将利率目标区间上调到2.25%至2.5%。美联储称,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供需失衡、能源价格上涨和更广泛的价格压力以及俄乌冲突等相关事件导致通胀率居高不下。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会后表示,在9月份的会议上再一次进行“超乎寻常的大幅加息”可能是合适的。

  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第四次加息,也是连续第二次加息75个基点。有分析认为,此前,美国当局一度认为“通胀上行不会造成持续性问题”,对收紧货币政策显得十分犹豫。如今,6月份美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飙升至9.1%,涨幅创近41年新高,美联储又在近期加息中表现得十分激进。前后对比可谓进退失据。持续收缩货币政策带来的经济成本攀升,美国股票和债券市场遭遇大幅下跌,消费者信心下挫,住房需求降温,部分经济领域增长放缓。这对美国经济产生“温水煮青蛙”式的影响,引起衰退乃至经济硬着陆的概率正在增加。

  7月2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将美国2022年和2023年经济增长预期调整为2.3%和1.0%,分别比4月份的预测大幅下调1.4个和1.3个百分点。7月28日,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美国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下滑0.9%,继一季度下滑1.6%之后再次萎缩。连续两个季度出现经济萎缩,已符合美国经济学界“技术性衰退”定义。

  有研究机构认为,美国经济的列车已然“向衰退驶去”,更危险的情况在于,虽然美国衰退迹象已十分明显,但高企的通胀仍迫使美联储不得不持续加息,下半年美国经济面临的压力还将进一步增加。

  不过,虽然面临巨大压力,但美国当局仍坚称美国目前的情况不能算作衰退。7月24日,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在有关数据公布前夕称,美国就业市场依旧强劲,工业生产和贷款情况依旧良好,“没有看到任何迹象表明美国经济陷入大范围衰退”。7月27日,鲍威尔表示,美国经济虽然增速放缓,但就业市场依然强劲,不认为美国已进入经济衰退。7月28日,美国总统拜登就二季度数据发表声明,将“黑锅”扣到美联储身上,称经济放缓源于美联储采取行动抑制通胀,但他也提及“就业市场保持历史上的强劲势头”。

  看起来,就业已成美国拒绝承认衰退的底气所在。然而,如果从劳动参与率、薪资水平、劳动力市场结构等指标来看,美国劳动力市场衰退的可能性同样不小。

  首先,美国6月份劳动参与率自5月份的62.3%下滑至62.2%,比2020年2月份63.4%的水平低1.2%,相当于少了超过300万的就业人口。

  其次,美国劳工部7月29日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美国就业成本指数增长1.3%,涨幅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加剧美国通胀水平走高,令美国可能陷入通胀预期和工资螺旋式上升的恶性循环。

  最后,疫情对就业的影响在向深层次发展。疫情的持续蔓延导致美国超过100万人口死亡、移民数量也受到影响而锐减,对劳动力供给带来明显冲击。新冠后遗症更严重削弱美国部分群体的工作能力。7月19日,美国众议院小组委员会听证会的数据显示,美国感染过新冠病毒的成年人中约有五分之一仍带有“长新冠”(long-covid)症状,大约有100万美国人受相关症状(主要包括呼吸短促、认知功能障碍以及疲劳)拖累而被迫离开就业市场。

  此外,有机构研究指出,由于美国多年遗留的制造业衰落、基础设施老化、劳动力素质退化乃至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等矛盾集中爆发,在美国出现的“辞职潮”未尝不是社交媒体时代的一种罢工形式,这对美国就业市场的影响恐怕更加深远。

  相对于经济基本面的变化而言,就业情况转变并不明显,数据滞后可能令美国当局对此反应迟缓甚至再度误判,对收紧货币政策的节奏把握不当。一旦就业这根“救命稻草”没了,美国经济出现硬着陆也并非没有可能。